超级英雄的时代神经症

《月光骑士》这部剧,其实主题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一个英雄超越自我,打败反派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很多观众并不买帐,觉得它不像我们印象里的超英电影,不刺激,太跳跃,不激荡人心。

我认为《月光骑士》其实是一部适应于当下时代的超英电影,因为随着时代的更迭,不单单是英雄的形象在发生转变,超级英雄所拯救的那个世界也在发生变化

创作中有一种经典的叙事结构叫做“英雄之旅”。

开端往往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小镇的平静,而原本平凡的主人公临危受命,他有过抗拒,有过挣扎,有过对自己能力的不确信和怀疑,最终在爱与责任之下,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实现了合家欢大圆满结局。

我们熟悉的很多超英电影大抵都会遵循这个结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会给观众极大的鼓舞:

比如我们会把自我意识投射在主角身上,期待着普普通通的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比如我们会相信总有一天会发生一些独特的意外,从外到内地开始改变,让你平凡的一生开始跌宕起伏。

无论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都不得不顺应变化,接受命运,因为这就是身为主角的使命。

作为主角一定会努力、会坚持、会克服困难,主角能做到任何事,最终也一定会有一个还不错的结局(大多数情况下)。

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主角们只需要等待那个变化到来的时机。

当然也有一些反超英或非典型超英电影,主角的人设更加差异化、小众怪异,越来越不像一个英雄该有的模样。

但是殊途同归的是,外界的改变先于主角的变化,就像有一种力量把人推进了时代的洪流。

新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卡伦霍尼指出,时代的文化鼓励我们去征服世界,超越他人,获得远超出生存需要本身的金钱,不符合这种追求的人会被世人看作是神经症。

那些选择被生活推着走的人,表面上看完全适应现代生活,而内心无处可去的恐惧、孤独、缺乏安全感,却带来了内在需求与实际成就的上的脱节,成为内心的冲突感来源。

这并非是专属理想主义的病症,而是特定时代下的文化危机缩影。抑郁、焦虑、麻木等情绪病大行其道,是当下这个时代,我们许多人共同面对的难题。

所以超级英雄到了2022年,也得上了时代病,拯救世界变得无关紧要,克服情绪病成了重中之重。

《月光骑士》的主旨正是由此出发。

一个患有人格解离的主人公,他的内心混乱矛盾,生活时断时续,他试图忽视自身的困境,努力接受天命的感召去拯救世界,但越是忽视自己的内心的混乱,阻力也就越大,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绊脚石。

想要拯救世界,他不得不选择先处理人格的异常,融合接纳分崩离析的自我,正视情绪,直面痛苦,在不同的自我主体之间百般挣扎,试图与内心世界达成和解。

变化从主人公内心率先开始,继而影响了拯救世界的进程。

所以在6集的体量里,男主和反派基本就是各干各的,你做你的人格和解,我搞我的颠覆世界大业。

到了第5集,甚至宁可花一整集去讲男主脑海中的精神病院,不惜让最终集的拯救世界像赶场一样匆忙,变得儿戏而简单,因为褪去科幻巨作、超级英雄的外衣,这部剧本质上就是在讲这样一场关于与内心和解的心理疗愈

人生大抵就是一场明知无意义而不能陷落的悲剧,即便与你看到的所有问题和谐相处,那些你未曾摆到台面上说清楚的童年创伤与回避情绪,依然会如同附骨之疽一样成为你的噩梦,你无处可逃。

超级英雄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唯有面对,改变。

(PS:并不代表我支持这种虎头蛇尾的叙事结构!!)

人格3+2,在脑海中说话的是谁?

最终集的彩蛋正如许多豆友所预测的那样,人格并不是2个而是3个,还有一个更为凶残的大佬人格杰克,而以在男主脑海中占据重要剧情的角度来讲,孔苏和医生哈罗的形象也应当代表了他的一部分自我投射。

所以,男主的大脑就像一个破碎的收音机,接收着纷扰的声音,而他无力控制。

回避型人格马克

主人格马克代表了性格中回避的一面,回避型人格经常来源于童年的自卑感,得不到父母的喜欢,干脆封心锁爱,告诉自己我不需要亲密关系,我只有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

他的父母本身就没有能力应对负面情绪,也没能教会他该如何和情绪相处。

他面对妻子莱拉的关心,一言不发,以沉默应对一切,动不动就选择消失。孔苏威胁他,他就单方面地提出离婚,想要在解决一切后安静地消失。

他所有的纠葛都放在心里,藏着掖着啥都不说,表达感情对他来说是有困难的,但越是不表达,越是感到压抑。

母亲去世时,长期压抑的对母爱的渴求、永久失去与母亲的巨大痛苦、和即使在死前也未能和解的愧疚,让史蒂文诞生,拿到了身体主动权。

焦虑型人格史蒂文

“史蒂文·格兰特,面无惧色。”

对男主来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母亲的离世,所以我认为这才是史蒂文第一次诞生的地方。

(以及如果马克看到在葬礼街道的自己说不认识这条街道不是敷衍的话,参加葬礼的很可能是杰克)

这个观众最开始看到的人格史蒂文,我们跟随他的视角,见证了在小生活的突然破裂后,他所感受的不安与恐惧。

打破稳定,简直糟透了!

但是稳定一定是好的吗?回避痛苦的同时,其实也回避了走出来的动力。

史蒂文显然是一个焦虑型人格,他更敏感脆弱,更容易为了别人妥协退让,他热爱文学追求理想,更加擅长表达感情,也更加害怕被人抛弃。

他几乎没有创伤记忆,也更乐观,更积极,更诚实,就像一个甜心天使,几乎就是马克的反面,所有马克没说的话都交给了史蒂文了,这就是他潜意识里的理想自我

人总是会爱上和自己相反的人,就像镜中的自己,无需语言便能获得深刻共鸣,两个人在一起才足够完整,可能这就是马克-史蒂文为啥那么好磕的原因吧!

保护型人格杰克

第三个人格杰克出现比较少,即使两个主人格几乎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人格,但观众都看在眼里。

从彩蛋的台词来看,杰克是更高阶的人格,他清楚地知道马克和史蒂文的存在,只是很少能自由出现,他的出现往往是在危机时刻,一出手就是死伤惨重。

杰克出场时会因为绳子摔倒,说明史蒂文出现后他没有出来过的。

战斗反应,是人类最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他的诞生,一定伴随着一段极为痛苦的回忆。

从这个角度看,小时候被母亲家暴时诞生的就是杰克,所以史蒂文才没有这段记忆。杰克一醒来就说家里好乱,也和小时候被打时出现的场景一样。

他的作用,正和孔苏的信仰一样,承受痛苦,肃清罪恶,保护善良的人,拯救世界。

他凶残成性杀人如麻,但是在他自己的观念里,这是为了惩罚有罪的人,让这个世界更好。

负面情绪放大器:全能控制孔苏

孔苏作为寄居在马克的脑海里喋喋不休的神明,我们也可以看作是男主的想法投射之一。

马克在濒死之际完全心灰意冷,被孔苏抓住机会所复活,他受命执行任务,即使他不赞同孔苏的想法,也无力反抗。

长久以来的痛苦压制着他的活力,他也根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反抗。

孔苏作为神明代表了一种全能感,神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世界尽在掌控之下。

全能感在心理学上也叫全能自恋,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婴儿身上,而成年人会因为理解到现实并不受自己控制,而逐渐弱化全能感,所以孔苏会有看起来像个两岁小孩的一面,他确实是神,也是神明里幼稚神。

他就像寄居在马克脑海中的魔鬼,不断地强化不快的情绪和想法,剥夺和当下的联结,越是挣扎越是深陷其中。

孔苏说的这些话,仔细一看,这不就是pua吗?如果生活里有谁向你这么说,你会觉得这人就是深井冰啊。

但如果声音的直接来源于脑海中,会让人很难和想法拉开距离,很多人在自我pua而不自知,也是这样的原因。

马克作为一个回避型,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孔苏口中的保护与治愈所带来的安全感,正是他所渴求的,即使知道被利用了,也选择强化这种声音的力量,此甚至愿意交出身体的主宰权,成为思维的随从。

但史蒂文是不信这一套的,他有自己舒适的生活体验,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和反驳。孔苏控制不了他,因为想法再强大,也不过只是想法,没有身体,没有行动,就什么也做不到。

认知融合推动力:医生哈罗

一个房子里有不同的门,坐在椅子上的人才会主宰身体,这是对于人格分离的意识层面常见的处理方式。

医生人格的作用,通常是引导患者的子人格之间互相认识和接纳整合,显然他是来帮忙的而不是来添乱的。

虽然男主(们)对医生将信将疑,但他确实起到了作用。

医生哈罗,我愿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医生!

他首先教给马克,事物的本质不会因为看问题的角度而改变,笔仍然是笔,马克也依然是马克,即使分裂成了不同的人格,他本质上依然是同一个人。

继而表达了自己理解和共情,坦言直面自己真实的内心确实很痛苦,与马克产生移情。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放弃,唯一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

然后积极鼓励,相信马克能够好转。

这个时候马克因为直面内心的核心问题开始情绪波动,冲出了医生的办公室,又因为看到河马女神被吓了回来,外界的冲击和他的内心世界里的各种情绪,就像一个挣扎开关不停跳动,快让他崩溃了。

他下意识地开始回避,拒绝治疗,拒绝承认医生的存在。

医生哈罗启发马克回忆过去,观察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这是比较典型的动力学流派的方法,目的就是寻找潜意识里阻碍动力的成因,发展内心的力量,最终推动改变。

史蒂文作为没有创伤的人格,开始带着马克重新经历所有回避的记忆,暴露在痛苦之下理所应当地引起了情绪反刍,但是史蒂文作为一个更稳定的存在,帮助马克一点一点接纳过去的痛苦。

接纳,不代表忍受或者全盘接受,而是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能够和痛苦相处的能力,带着负面情绪继续走走看,置身在自我怀疑的迷宫里,依然可以积极行动。

终于到了最激烈的时刻,直面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母亲的去世。

场景换到了小时候被家暴的地方,马克认为自己是在这里创造了史蒂文,但是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个承受暴力的人格其实是杰克,这代表马克失败了,他还没有能力接受现实。

于是史蒂文获得主导权,和医生对话,而史蒂文做到了。

愧疚、悲伤、痛苦、自责……无数的负面情绪下,史蒂文诞生了。

他代表了马克内心最向往的人生,一种丰富、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医生顺利完成任务,让马克直面记忆中一直在回避的种种痛苦,放下自我惩罚的心结,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同时找回了生活价值感。

所以这里的表白呢,虽然很好磕!但是史蒂文的象征的就是活着的意义和价值,马克说的也是对找回人生价值感的感激。

即使被生活严苛以待,在价值感的引导下依旧能幸福度日。

史蒂文掉下去后,天平获得平衡,我认为可能和重量守恒没啥关系,因为本质上他们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也能过去,之所以平衡,是因为更加接纳自己了,获得内心的平静。

之所以会挪用了哈罗的形象作为医生,应该是因为哈罗本人说话就很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也曾经和史蒂文有很多想法一致的地方,所以男主潜意识里是信任他,觉得能够帮助到自己。

同样是孔苏的行动代理人,哈罗在与喋喋不休的负面情绪相处中确实更有心得。

他能够意识到痛苦能让人更珍惜治愈的可贵。

痛苦是对自我的磨练,是走向成功的一部分。

完成了本剧最重要的主题认知融合,剩下的剧情就像开了2倍速一样飞奔起来。

但是,别忘了仍是一个超级英雄的剧集,在第一季马克只做到了和代表价值感和动力的史蒂文达成和解,在战场上,哈罗说出了那句马克的噩梦:“都是你的错”,成为一个trigger,触发了痛苦记忆。

一个有创伤的人类,是无法打败神的,所以铁石心肠的杰克必须出现在战场上,并掌控全局。

(PS并不代表我支持这种叙事方式!!只是解读一下合理性)

现实中的哈罗任务失败,宣告了他的权威性破灭,医生人格出现裂缝,他开始流血而不再全知全能。

 

怀揣着拯救世界大业的杰克和孔苏共同决定,消灭掉医生的投射,于是杰克主导了身体,决定真的去杀掉哈罗。

失去了医生人格维稳,可怜的马克,为了第二季继续拍下去,只能继续当一个患者了。

大胆预测一下第二季会侧重在继续探索记忆创伤,破解弟弟的下落,与杰克人格斗智斗勇,和抗拒-接受成为超级英雄的天命感召的叙事里,如果哈罗没死可能还要有和敌人握手言和的剧情,应该会更加符合大家对“英雄之旅”的预期。

安全型伴侣莱拉

再说一嘴莱拉,一个梦幻般的安全型伴侣,刚好适合破碎的男主。

她有自己的人物使命,即使男主放弃了拯救世界,莱拉也会坚持下去。

她有自己的冲突剧本,一个关于杀父仇人竟是身边爱人的经典剧情。

她不需要别人的保护,武力值爆表,还能顺手救救精神失常的男主。

她立场坚定,拒绝PUA,懂得挑选合作对象。

她坚持坦诚沟通,努力解决亲密关系里的问题。

她是马克的奋斗目标,是史蒂文一见钟情的对象,两个人格都爱她,没有她的支持,两个人格根本没法和谐相处。

男主有精神病,没关系,我们还有莱拉,她就是埃及的超级英雄。

回归当下,认清现实

看剧时常常让我想到游戏《极乐迪斯科》,这个游戏讲的是一个经历了巨大悲痛的中年失忆侦探,遇到了一个相当可靠的搭档,一面寻找自我意识,一面破案的故事。

而玩家就是操纵人格的金手指,通过一个一个拷问人性的选项,在范德彪古老的爬虫脑植入各种各样的声音,角色做出行动,就像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样。

我就是思维,思维就是我。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想法就像房间里的大象,越是控制它越是明显。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老旧的收音机,持续不断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它制造的声音80%是消极的,即使不断地使用积极的想法去压制它,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卷土重来。如果永远在和负面情绪做对抗,注定是一场谁也赢不了的战役。

意识到想法终究只是想法,能够做出行动的人类才是人生的主宰。

我们有能力选择不听从消极思想做出违心的事,也有能力把关注里放在更有帮助的方法上。

这其实也是主角与反派之间所争执的焦点:

想法能代表我们的真正的态度吗?

在第6集最后,马克拒绝听从孔苏的指挥,选择扔下武器,对孔苏说,如果你想杀你就自己动手。

那一刻孔苏的神性塌陷,力量消却,解离成脑海中一个想法。

没有行动,就没有真实可言。

但正如在文章最开头所讲的那样,6集的剧情里,讲不完人生所有的故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弟弟是怎么死的(或者没死)?杰克为什么会诞生?该怎么和莱拉处理关于莱拉父亲的矛盾?……

人生的问题,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解决所有问题,过上完全没有痛苦的完美人生,这是童话里才有的事。

而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与声音共存,更加专注于当下,尽情体验。

史蒂文作为价值感的象征,就是一个颇有生活的人,他做出了很多符合自己理想生活的行动:

比如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

培养兴趣爱好,读读诗歌,学学埃及文。

养一只特别的单鳍金鱼。

和妈妈打电话(虽然并没有妈妈😭)。

多和人沟通,真诚表达自我,坦诚自己的脆弱,积极求助。

遵守自己的原则,拒绝听从pua。

这些具体的行为就像锚一样,让我们牢牢扎根于现在,过去已经发生,未来还未建立,此时此刻的生活才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当超级英雄不再拯救世界

最终集播出后,《月光骑士》的分数肉眼可见的下跌,从8.5分一路下滑到8.2分,其实再掉一些也很有可能。

第一季显然是一个诱饵,抛出一个英雄故事的幌子,一直把人骗到第5集,看了一整集云里雾里的盗梦空间,直到最后一集才告诉你这就是在讲精神病人的复建疗程,下一季反派是主角自己,不爱看超英电影的熬不过前5集,爱看超英电影的看到这都沉默了,口碑能不能逆转,咱们只能期待下一季。

其实从最近播出的剧集《旺达幻视》、《洛基》等可以看到一个趋势,超级英雄离拯救世界顺便谈情说爱的主线任务远了,离人生复杂而现实的议题更近了。

他们在电视剧中,作为神的全能感无限下降,人的情感不受控制的增强,一个好人也可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假想家庭囚禁一个小镇的人,一个反派也会在看过历史的进程后思考人性与道德,说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能辩证地去看待他们。

超级英雄这个主题开始从类型片走向更复杂的方向,有人说这代表漫威变得更黑暗了,也许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复杂了,世界的敌人不再来自于未知威胁,而来自于我们内心世界的矛盾,人类群体的内部分化,所以超级英雄也忙着对付自己的情绪病,没那么想拯救世界了。

这个世界大概是烂透了,超级英雄已经懒得救了。

真的是这样吗?

再回到本剧最核心的观点上,想法和行动的关系,觉得世界烂,于是继续摆烂,那世界变得更烂,就加重了“注定失败”预期验证。

所以没必要继续在意大脑在说什么了,觉得世界烂的人,还是可以带着这种想法,而更加专注于行动之上。

哈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觉得世界很烂,自己也很烂,但还是专注在行动上,打造出一个有安全感的街道,这条街道一定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理想世界,有罪的人可以制造出无罪的世界,这是不是也代表的阿米特信仰的悖论?

哈罗,我愿称之为ACT践行第一人!

阿米特和孔苏确实有很多相似性,底层逻辑都是认为人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但正如她放过惩罚哈罗是所说的“不要让过去的痛苦成为你的羁绊”。

无论是痛苦的想法,还是痛苦的行为,都可以尝试与他们相处,不要做关于对错的评判,任由情绪自由的来去,把精力更加放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上,你也许也会发现,这个世界不需要超级英雄也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