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是生产力,这是昨天飞书玩家大会的 Slogan,我也在视频里分享了一段少数派的小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回放。我个人很喜欢这句话,顺便分享一点想法。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就印证了这句话,无论是学历(大专)、专业(中医)、背景(贸易),都跟我过去十年做的事情无关(科技、内容、互联网),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全是因为喜欢。

这个喜欢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喜欢基于文字的表达,也就是写作。不管是小学写作文,还是中学写情书,到工作后写总结报告,我都能从写作中找到愉悦和成就。而这个能力,帮我跨越了专业和背景,获得老师的关注,俘获芳心,在职场中快速晋升,包括说服投资人支持我创业,你说这算不算生产力。

另一部分,是对电子科技的喜欢,当然这可能是大部分男孩的天性。中学的时候,家里搞电器维修,留下一堆破烂零件,我就利用他们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家居系统,有各种发光二极管+闪光器构建的氛围灯,还有隐藏各处的喇叭,打造虚拟立体声音响。那时候就畅想过智能家居、无线互联等各种的梦幻场景,今天全都实现了,我也没有被淘汰,乐在其中。

这两个喜欢结合在一块,有了我的第一个烧麦博客,第一个煮机社区,以及今天的少数派。我们一直在发现和聚拢那些真正喜欢的人,一起创造价值,而不是过于关注他们的专业和背景。

这个理念也融合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当中,每一个成员加入公司的时候,我都会更关注他对少数派的认知,对自己领域的喜爱程度。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可能会付出大量的管理和沟通成本,还会带来更多的误会和不悦。

渐渐的,从广大的作者中筛选团队成员就成了最佳模式,这其中不乏清北名校、一线大厂的优秀人才,他们放弃更加稳定和优渥的条件,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创造更多可见的价值。没有了传统公司的条条框框,更好的释放自身潜能。尽管聚散无常,不管未来走向何处,他们带着的是自己的实战能力,而不是所谓的辉煌履历。

朋友在一家上市公司当主管,有完备的薪资和股权奖励体系,他却经常跟我抱怨年轻人想法多,离职率很高,而每一个新员工,都要花大量的时间重新建立信任,接手工作。然后又不知道哪一天突然提出离职。

而另一方面,我们同一楼层的游戏公司老板,正在参考少数派办公室的风格,筹划着给团队成员配上升降桌,工学椅,更换有设计感的桌面设备,这些被忽略的细枝末节,却能构建创意氛围,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如今,创业浪潮已过,泡沫退去,一地狼藉。而最终留下来的创业公司,都应该思考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所谓的强势管理驱动,已经不适合这一代年轻人,更不适合创意型企业。用喜欢驱动,才是可持续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