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毕业的我们与这些年来最寒冷的招聘季之一相遇了,猝不及防却也在意料之内。

作为计算机科班的双九小硕,经历了前前后后将近一年的秋招经历,重新刷新了我对找工作和考研的认知,我也想把这些感悟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相同的阶段,那么希望这些拙见可以成为你进步路上的一小块垫石。

以下内容大致分为:

  • 【秋招经历】
  • 【关于找工作你可能需要具备的思维】
  • 【关于考研你可能需要具备的思维】
  • 【对计算机专业朋友的建议】

这些讨论有些是共性内容,还有些是有针对性的内容,请大家按需阅读,理性分析。(我的出发点可能更偏向于理工科,文科的求职逻辑等不是很熟悉,有问题欢迎讨论)


【秋招经历】

秋招准备时间对我来说还算充裕,从三四月份开始,就陆续有些公众号开始推送【如何准备xxx】相关的文章。这时的我也开始去对未来的准备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计划。

参考以往的师兄师姐们走过的路,大家都以为不会太难,甚至觉得现在开始准备太早了些。

(给不明白需要准备什么的朋友解释一下,对于技术类的岗位需要有项目经验、知识储备以及一些额外内容的考察,并且通常一些大厂或者独角兽的面试都要持续2-3轮,比较有难度)。

前几年大家都对工作挑花了眼,拿到offer后早早开始思考去哪里,一切都轻松且自然,所以当时的我没有什么压迫感,只觉得顺其自然就可以找到双向选择的最好结果。

具体的行动就是每天看看专业书籍,做做题目,慢条斯理地做着一些准备。

到5月份,有些公司就开始了提前批,相当于多了一张门票,如果实力够硬,可以提前锁定机会。我也参加了几场提前批的面试(一般提前批会免笔试)。

抛开面试随机性不谈,我自己确实感觉到了难度,那种准备不够充分的尴尬在一场场实战中显露无遗,我只能快速调整,也意识到必须快速找到正确的准备方法,书也不能一页一页读下去了。

在这期间我调整了计划,开始着重于看一些经验贴,试图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

在你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你会觉得任何一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而当一切都过去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7月,原来的【金九银十】也变成了【金七银八】(甚至都没有多么金)。

每天就是一件事:有开了招聘的公司且觉得说得过去的,就疯狂按下投递键。然后每周的五六日就被笔试包围了。

不体验不知道,原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这种感觉。举几个亲自体验的栗子:

  • 面试体验卡

字节一轮游,面试随机性很强,只能说答得尽力了,也没有感觉卡顿。

百度两轮游然后捞起来又一个两轮游,在人才库中反复折腾,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过程本身就比较折磨。

美团、猿辅导、西山居两轮游,其中有面试官觉得代码风格不好看于是被挂了(哭)

英特尔、momenta、联发科一轮游,面试官很好,是我还有提高的空间。

...

  • 无尽池子卡

【泡池子】指的是你在顺利通过很多次面试后,却迟迟没有告知结果,或者已经通过了但没有推进后续流程,简单来说就是还要根据候选人横向比较,过了但不一定能进。

oppo、京东面完三轮开始泡池子,当然结果就是淹在里面了。

荣耀、小米面试体验还不错,整体聊的都很好,也泡在里面出不来。

...

  • 重在参与卡

大疆一道题没做出来就无缘了面试,让我真正感觉到了寒气。

zoom、网易、shein、米哈游、雷火等,均获得笔试体验卡,不排除题难的原因,但是和前些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做对很多才能有下一步的机会。

还有大张旗鼓模拟笔试的巨硬,最后好像都没招什么人...

...

整体的体验感比较差,每天面对的就是无尽的笔试面试和刷来刷去不见更新的邮箱。

虽然每次都会有怀疑自己的那一瞬间,但仔细想想每年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也不至于有太大差距。

这些招聘体验较差的公司大致分为:

【根本不招人,随便挂个职位】

【所有岗位一共招两位数,高学历大佬都挤不下】

【发现求职者太多了,开始高傲挑选】

我也理解这是时局所迫,但我无法想象那些因实验项目缠身而无法充分准备的朋友们如何熬过去,只能说也没关系,毕竟大家都很难通过。

往年10月份就要结束的秋招,今年被拖到了11月12月都不一定有消息,让所有人都狠狠地被冻了一次。

最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期,期望池子可以泡出来,每天处于堕落和勤奋的边缘。

后面银行运营商等又开启了新的面试,一直拖到12月之后,甚至最近还有在安排的面试,直接变为冬招。这个时候一个专业也只有三分之二不到的人签约,这样的数据应该是多年难得一见的。

而大家更担心的是春天到底会不会好转,如果不会更好那将何去何从。

当然还是要感谢一些给了我机会的公司,虽然最后没有选择他们,但是真的在秋招中给了我不少走下去的信心。

以上就是我整个秋招跌宕起伏的经历,经历了各种形式各种地点的面试,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有了一些想法与建议。希望下面这些建议可以帮你走出一些所谓的困境。

 


【关于找工作你可能需要具备的思维】

面试是一件随机性非常高的事

如果碰巧失败了完全不必气馁也不必自责,因为简单的几次交流并不能代表什么,这其中还包括面试官的随机性和你当时状态的随机性。

但为了降低失败的概率,我们需要获得一些让所有人都觉得不错的特质,在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为了突出重点,我会逐点列出这些我认为我们可以提前准备或者培养的思维方式,欢迎补充。

1.明确你的目标

这句话看上去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我想说的是,明确你想要得到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当然我们可以有多个想法,大中小厂、研究所、银行、运营商、公务员等等,也可以多手准备,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所侧重,要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因为方向众多考核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的侧重技术知识有的侧重整体素质,在精力有限的前提下,不确定性的前进很有可能会被一点风浪吹偏了方向。

如果能够提前大致了解主攻方向,那么也就可以在准备的时候掌握主动权,有目标的准备会极大提高成功的概率。

这里可以多看看目标公司的招聘岗位要求,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对症下药,选择自己的目标类,先形成对于这个目标类的大致想法,根据要求不断调整,明白自己的选择【是什么】【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

可以侧重于岗位中的共性要求,比如去了解【什么东西是我选择的这个方向中必需的】。

这里随便举几个岗位的例子,其实非常具体的要求都已经写在里面了,接下来就是针对每一个要求完善自己对应的解决方案。

2.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完善自己的计划

在明确具体的要求之后,做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能力层面的问题我们可能无法针对性的准备,只能不断地培养,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而其他的指向性较强的问题,比如【需要xxx技能】【掌握xxx软件】等具体要求,则需要我们全方位地准备。

为了减少踩坑的几率,一定不要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个非常完善的计划。路都是前人踩出来的,哪怕这其中有真有假,也要比我们自己走上去试错更踏实。

在开始前多翻翻经验贴(比较常用的app有牛客、知乎),看看对于具体的岗位具体的方向,别人是怎么准备的。

同样还是抱有求同存异的眼光去收集这些信息,因为信息的有效性参差不齐,并且现在的环境和之前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选择性的听取是最好的。当然这也需要你对具体的要求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再说一个我觉得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总想把所有相关的经验贴都看完】。经验贴是看不完的,而且质量也不是都足够好的,有些人会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写成客观发生的事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误导读者。

所以请把这些经验当作帮助自己摸索路径的萤火虫,是很好的小捷径,但千万不要追着它们跑。

3.可以不够早但是不能停

对于任何需要准备的考试面试来说,最关键的地方不在于准备多少,而在于【不能停止】。

一个完整的准备日,可以因为有什么变化而调整今天的学习内容,但绝对不可以选择停两天之后再继续,这样的方式对于记忆性的内容非常不友好,很容易出现【学的没有忘得快】的现象。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没有严格的要求,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就像种一棵树的十年前和现在,在你认为需要的时候开始就好(当然如果你在意也不会晚)。

开始了就要全力以赴,哪怕只有一页的进度,也尽量不要停,让思维延续

4.能实习一定要实习

去年的招聘季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能去实习一定要去找机会实习。

因为大环境整体呈现出越来越卷的趋势,所以用人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哪怕有时我们已经达到了具体的要求,但最终因为岗位的不足还是要进行【横向比较】,这时一些可以突显的软实力就成了选人时考虑的点

假设你可以有一段比较响亮的实习经历,那么即使这段经历的内容没有被提起,也会成为从筛选到最终横向比较的优势内容。

如果你是本科生,那么在决定了走求职这条路时,就努力去找个实习,丰富自己的履历。如果是硕士,那么在导师任务允许的情况下,也尽量让自己拥有至少一段实习经历,如果实在没办法就尽量用导师的项目充实自己。

实习经历更看重牌子和工作内容,所以不要过多考虑实习工资,找一份可以满足知名度足够或者工作内容扎实的实习,也就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拥有了一定的筹码。

另外,实习的要求和难度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高,即使准备的不那么充分也有机会获得offer,所以一定要多尝试,别给自己设限

5.包装与漂亮话的必要性

除了硬实力的储备,包装和漂亮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分别对应于我们的两个方面:

  • 对于那些写在简历上的内容,我们可以进行轻度包装,让一些内容看起来更丰富一些,用词也可以更书面一些,显得整洁有力(当然不能过度,没做过的再怎么包装都是无效的)。
  • 对于问答环节来说,在一些传统问题上有准备性的回答要比想到哪说到哪好很多,虽然一些类似【你未来的xx计划】【你对xxx的看法】这种问题很无趣,但如果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键词,也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即使大家都知道在说一些假大空的话,这却是让双方最舒服的选择

所以在完成简历后,多多包装,去掉那些口语化的内容,同时从排版到措辞做一次细致的修改。

在问答时的交流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如果能让面试官觉得表达流畅,那么即使出现一小点失误也无伤大雅,反而一肚子才华却有可能败在卡顿之间。

注意简历要简洁,说重点,不要花里胡哨的,色彩太多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

5.海投的重要性

在投递简历时,明确目标很重要,也要知道目标只是一类方向

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想去的和不想去的地方,但很多时候在环境的影响下这些都不由我们决定,给自己增加更多可能性才是关键,这个过程也会对挖掘自己的潜能起到正向作用。

今时不同以往,在秋招中如果想要保证成功率,那么一定要选择海投,即使不去,多一次机会也会让人多一份安心。

通过不断地尝试,你会发现这些机会其实都在为成功做着铺垫,见得多了后面也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掌握所谓的【面试状态】

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投递按钮,多试试不会有错,机会是试出来的,不是挑出来的。

顺便说一下这类信息的渠道:除了一些帖子会整理最新的招聘信息,像jobstack这种小程序也是可以的,另外对于国有单位,会有专门的【国聘行动】这样的通道,外面的公众号等信息可能不全面,注意留意。

6.善于总结

当机会变多时,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每天都可以对经历的笔试面试做一些记录,复盘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

对于同类的招聘岗位来说,很多问题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如果某一个问题困扰了你,那么这个问题很有可能还会与你再次相遇,所以做好记录在结束后逐个击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每次的尝试都有价值。

面试时完全可以去录个音做个复盘,这些都是允许的,而且事后也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当时的表现还有哪里有进步的空间。

7.降低预期 稳步提升

在寒冬来临时,我们就不能使用以往的眼光看待这些事情,很多经历都已经没有了可比性。

所以我们需要降低自己一点点预期,不要觉得【以前怎么样现在就应该怎么样】,而要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

因为不知道今后会不会有好转,会有多大的好转,现在的我们要从新的视角出发,可能某些机会就是因为人多而变得炙手可热,万里挑一。

【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虽然很无奈,但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

降低预期,让自己向更好的结果不断前进。

8.认清随机性 不要攀比

正如开篇所说,面试是一件随机性非常强的事,除了真正的面霸之外,一次成功或者失败说明不了什么,可能只是差了些运气。

因为大家都是和周围的朋友同学一起准备笔试面试,在这其中也难免会有差异,很有可能出现同一个岗位有的人过了有的人没机会,这些都是随机性的表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距

失败了就重新开始,整理心情继续迎接下一个挑战,尽力抓住每次机会,抓不住的就随它去。

正视这种现象,不要产生攀比心理影响自己的心态,在变幻莫测的处境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9.摆脱学生思维

从学生时代带来的学生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不起作用。

未来没有什么公平可言,每种达到目的的方式都可能存在,也不会再是【我成绩好我就更厉害】

有大把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充斥着利益关系,但也依旧我行我素。

摆脱那些固有的学生思维非常重要,抛弃从前以成绩决高低的想法,才能想得通一些事,跳出一些圈套。

10.坚定自己

最后,请一定要做一个坚定的人。不要因为今天有人说【xxx方向还不错】【xxx岗位挣钱多】就让自己变得摇摆不定。

身边也有一些在准备的中途换方向的朋友,最后也不一定得到了比原来更好的结果,甚至还会后悔当时的决定。

所以,在做好充分的调研后,就认准你所坚持的事努力吧,其他的交给时间

【守得云开见月明】,能坚持下去的人结果都不会差。


【关于考研你可能需要具备的思维】

说完找工作的建议,再来谈谈我对考研的一些想法。

作为经历过考研的一员,我也在图书馆奋战了许许多多个日夜,感受过那种集中精力备考的感觉。

相比找工作而言,考研实际上承受的心理压力要大得多。面试机会可以有很多次,但考研往往都是一锤定音的事情,临场的发挥有时也会决定一切。

要不要选择考研,以什么出发点对待这件事是值得花时间思考的。

下面这些出发点可能会对即将做选择的你有所启发。

1.结合自身认清趋势

其实很多人参加考研都是因为【别人也考】,而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这么选。

对于一些特定的专业来说,比如医学,如果想要继续从事,那么考研可能是必选项,所以必须选择这条路。

对于一些传统工科,是否继续考研可能还要考虑到今后的出路,以及家庭条件等因素。

其实研究生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筹码。确实也有很多需要这个文凭的地方,比如一些国有单位会卡硕士学历,比如公务员考试会有相关要求,从这个角度看研究生学历是必需的。

但在其他一些专业或者你想从事的行业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读研含金量不高】的情况,我们调侃为【负读】

当然并不是说研究生学历无用,只是在付出相同的时间成本下收益不高,如果不选择继续深造,再次加入职场性价比可能比较低。

比如计算机专业,从这次秋招可以感受到,三年前随便进的公司如今却可能进不去了,甚至出现薪资水平和本科生持平的现象。

所以,是否要在人数激增的今天加入考研大军是要结合自身的,不是可以随便决定的。有想深入研究的目标就继续深造,有足够的实力找一份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工作就去工作中锻炼自己。

不要把考研当成逃避的一种手段,何况已经是独木桥了,随波逐流随时可能被吞没,一定要想要再做出选择

2.有较强的目的性

这点本质上和上一点是共通的。不论已经读研还是准备读研,要时刻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决定继续深造,准备专攻目前的方向,并且老师也是大牛,那么就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方向中,不断深耕。

如果导师是放养型的,那么就专注于自我提升,早早准备那些该准备的技能。

如果导师安排事情比较多,却又对未来你选择的方向没什么帮助,那么就尽量平衡两边,虽然很辛苦也要抽出时间来提升自己,减少时间的浪费率。

【随时保持自己的目的性】是能让自己少走弯路的最好方法,尤其是那些想要读研的朋友尽量要做好这方面的调研。

虽然说很多时候对于考研来说没得选,但也要对所有可能性有一定的预期,毕竟一件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件事的开始,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要有自己的把握。

3.减少时间成本廉价的可能

简单来说,不论是准备考试还是考上后开始读研,你将面对的都是时间成本的付出

这些成本很有可能在你做出选择之后就开始变得廉价,比如多次考研的付出却没有回报,比如读研期间收获较少,比如环境所迫大不如前等等。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只能尽量减少这种时间成本变廉价的可能性,不断提高自己在任何环境下的竞争力

简单来说,就是抓紧时间做那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在自我提升这方面多一点【自私】,做好应对各种事情发生的准备。

这样即使发生了一些不在预期内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


【对计算机专业朋友的建议】

去年招聘的寒冬可以说席卷了大部分行业,而对于计算机相关行业来说,因为在风口浪尖上关注度比较高,同时也有一些裁员风波,会让人觉得起伏很大,非常不安稳。

并且计算机行业也会越来越卷,知识储备要求高且技术更新换代快,对于不吃经验的方向,【越年轻干的越好】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因为波动常在,裁员与跳槽并存,所以获得【中年危机】体验卡的概率也是有的。

上述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你在相关专业内并且觉得自己对这方面还比较感兴趣,可以继续选择这个方向。

即使起伏大也无法否认它相对收入较高的事实,而且从难度来看,进入一些中大厂和独角兽不是易事,用人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有机会还是值得一试的

如果你的目标不在此,对这方面不感兴趣,收入相对较高这个为数不多的优点并不能吸引你,且无法忍受越来越卷的环境,并且不看好自己的【卷王性质】,那么去选择一条其他的路,比如国有单位,研究所,其他性质的工种。

虽然各有各的优缺点,但至少你已经排除了一种不舒服的可能。

我也见过很多转码的朋友,对于这些朋友来说,我觉得能力足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这个行业一直不太看重学历而更看重能力,学历最多是敲门砖(当然去年人多所以开始卡学历了)。

但是请不要迷信培训班,大多培训班包装的项目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包装只能骗骗自己。

另外转码也要思考好,和考研一样,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要仔细斟酌,因为你面对的新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不是可以速成的,而且目前科班找工作都困难,非科班难度可想而知,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

下面是我对技术方向的朋友要准备内容的一些建议,非技术方向请专注于【行测】【无领导小组面试】【综合素质】几个方面的提升。

1.刷题

除了经常打ACM的朋友,这个方面应该是让大家最头疼的部分。

总结一下就是【以后没什么用但每次都会考】,但除了硬着头皮去学,也没什么好办法。

说一下我认为最简洁的准备思路:

基本目标就是力扣的hot100+剑指offer,遇到的题目大概率会从这里面出,别漏题,每道都很重要。

  • 最开始还是建议按照标签来刷,同时解决一个类型的问题,会对【手感】有一定的理解。
  • 可以直接刷,也可以找个网站跟一下,每个语言都有大佬整理刷题记录,比如代码随想录这种。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学,就直接怼题解也是可以的。
  • 一开始做不出来直接去看题解,别纠结时间和做法,做题其实很多时候是有技巧性的【背】,咱们普通人脑子就别想奇思妙解了。
  • 面试用的到的题目就那么多,不要无脑刷新题,哪怕用艾宾浩斯去记原来的题都比做新题更有用。
  • 想看出题频率的可以去codetop看一下,但是做过上面说的部分你就会发现翻来覆去都是这些内容。
  • 300道差不多是个坎,反复巩固这些就够用了。

刷题是一个需要保持手感的事情,从你开始做第一道题的那天起,就需要一直保持做题的思维

和考研准备一样,断开两三天你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补上这块遗忘所导致的空缺,所以开始的早就一天一道,是效果最好的。

2.技术知识

在这个方面具体的方向要准备的东西是不同的,可以先结合前人的经验贴+一些大佬总结的路径来看看自己需要准备哪些知识。

这部分还被戏称为【八股】,与科举考试内容差不多,就是背。

但是随着如今竞争压力增大,八股可能不再是简单的a与b了,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让面试官觉得你真的懂,不是背的。

所以在准备前期,如果时间足够,还是需要逐个剖析知识点里的来龙去脉的

但是非常不建议一页一页看书,时间不允许并且节奏太慢了。

对于基础部分,比如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可以看下小林coding,写的非常全面,其中的内容可以有取舍的看,对理解内在原理非常有帮助,面试的时候还没有出现过超出这个的情况。

对于自己具体的语言方向,就需要参考和总结别人的经验,再一点一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在含义,不要直接背答案

知识点很杂,所以需要反复记忆,并且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答法,让人一听就觉得你理解了。

面试中遇到的新问题也可以总结到自己的八股文中,我当时也用幕布总结了很多,非常推荐。

3.项目

这部分体现了你对技术的掌控力,没有项目支撑的简历是非常空洞的,但项目也不能是无关的项目。

有实习经历的朋友可以把实习项目写上去,内容高度是足够的,记得表明自己具体做了哪部分,不要只写项目是干什么的。

没有实习经历的朋友就可以选择相关的实验室项目写上去,如果还没有相关的内容,那么就需要自己去做2-3个与招聘岗位相关的项目。

这些项目在github上有很多,可以从读懂开始,如果能改进最好,不能的话做到复刻并理解也是够用的。

有些看上去烂大街的项目(大家人手一个的)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哪怕你把这样的项目理解通透了,也是非常好的加分项

虽然面试官见了很多,但有些人是似懂非懂的,与真正的理解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不会因为做相同的项目就看不出来了。

所以不论做什么,做细致做精致,不要囫囵吞枣就可以了

另外在简历上列出的点最好与项目对应,因为项目这部分更多是由你介绍的,所以把你认为最熟悉且新颖的部分写在上面并配合流畅地介绍,是非常加分的。

4.时间安排

最后说一下我对时间安排的建议。

需要多久这个因人而异,如果你有较好的基础,并且也有项目支撑,那么开始的晚一点也没关系,多刷刷题大概三五个月足够了。

如果我们上面谈到的这些内容你都没有系统的准备过(当然大部分朋友应该都是这个选项),那么就可以早点开始了,因为实习机会也就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

这里需要说的一点是,必须要学会【多管齐下】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准备内容,我们必须同步进行,随时切换

比如刷题,那么每天安排几道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做项目,在其他时间再安排一点记忆的内容。

不要想先完成一个再完成另一个,时间不允许,记忆力也不允许,我们最后要得到的是一个【多面战士】

开始慢一点没关系,我也曾因为一道题卡了好几天,这都是正常现象。

【找到你熟悉的节奏最重要】,然后剩下的就是不断重复,将结果交给时间,所有考试性的内容无非就是这些。


总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环境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我们能左右的只有自己。

虽然这一切变得比之前艰辛了太多,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做那个突破重围的人。

哪怕只有一个机会,我们也要有相信它是留给自己的勇气。

不知道明年会怎么样,更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们能做的只有在逆境中成长,为了将来在顺境中无所畏惧。

希望正在这段经历中磨练自己的朋友们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让你的未来变得清晰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