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兜兜转转,我还是想要一台无人机》中提到,拍照是我表达情绪的最要方式,所以除了被定格的内容,将其风格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得益于 Lightroom CC 的多设备预设同步,而我本身又不是特别精致的专业摄影师,所以也早就磨练出了一套非常迅速的后期流程,身边人往往刚看到我举起相机,没一会儿它就被塞进了朋友圈。

A7R4 拍摄,Lightroom 胶片风格后期
A7R4 拍摄,Lightroom 胶片风格后期

但也总还是需要「多一步」,出门在外时尤为不便,所以某天就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这么喜欢富士的胶片预设,那为何不直接用富士拍照?因为是第二台相机并且定位为「随拍直出快乐机」,一开始的目标是物美价廉的 XT30 二代,那会儿这台机器的价格在国内几乎翻番,日亚下定后等了俩月毫无动静,突然看到京东旗舰店放货就迅速下单了 XT-4,喜不自胜。

XT-4 拍摄
XT-4 拍摄
XT-4 拍摄

尽管我不是也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师,但拍了这么多年的照片多少还是有一些包袱在身上——拍照时一定要认真找角度、要有明确的主体或者表达意境、要后期调整赋予风格化色彩,我要说乐在其中是大实话,但你觉得这么折腾会不会挺累我也同意。

所以没多长时间 XT-4 就成了我最乐意带出门的相机,我们在描述感光元件时常会提到一个词儿叫「宽容度」,富士相机特有的丰富胶片模拟在我看来也很像是对定格画面赋予了极高的宽容度,可以让平凡的场景有馥郁沉淀、给精心的取景多一层独特魅力。

更直白一点说的话,XT-4 让我少了很多拍照的压力,更多随意记录普通的瞬间。

XT-4 拍摄
XT-4 拍摄
XT-4 拍摄

富士不必追求旗舰,但 XT-5 当然更好

所以后面但凡有朋友咨询我推荐相机,我一概都是「买富士」,即便没有那么多的预算直接上旗舰,简化版的 XT30、S10 等都会是一个不会后悔的选择,特别是对新手来讲。我自然同意若是想要从事专业摄影之路必然要经过严格、刻板和枯燥的训练,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想要拍出不错的照片,大量的按下快门就好,而富士大抵是最能坚固自信的工具之一。

而我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参数,甚至从使用 XT-4 的第一天起我把快门和 ISO 旋到 Auto 后就再没管过,仅在特定的场景下切换曝光值取景。前段时间我司晒娃狂魔西鸽「不小心」抢到了一台首发的 XT-5,非常慷慨地直接把收货地址写给我让我抢先体验,我对富士特有的奇妙感受又丰富了许多。

更现代的呈现

尽管好的照片并不完全取决于设备,但「更现代的呈现」是只有代代更迭才能交出的答卷。

近一倍的像素提升和更快更好的影像处理器是它相比前代最瞩目的飞跃,与此同时机身还做得更小更轻,在很多专业媒体的体验下都认为 XT-5 是富士史上最优秀的拍照相机之一。

XT-5 拍摄
XT-5 拍摄
XT-5 拍摄
XT-5 拍摄

用朋友的话说,我的照片风格非常「阴间」,不仅浓墨重彩还喜欢叠加噪点,所以在拍摄之前我对 XT-5 的高像素是不带多少期待的——反正结果也是看起来很粗糙的样子,可成片之后却意外的惊喜,如果说之前低像素 XT-4 带来的视觉感受是风格「渲染」,那么 XT-5 则更倾向于质感。

当然这也不止源于高像素的加成,另一个我认为的可能是 X-Processor 5 处理器里所谓的 AI 成像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已经被玩烂的 AI 让我向来对这种噱头嗤之以鼻,那种既没有还原真实又显得廉价塑料的矫枉过正是我对部分国产 android 手机最费解的地方,但这次看来终于是「很厉害的技术」了。

XT-5 拍摄
XT-5 拍摄
XT-5 拍摄

新的深度学习 AI 技术通过高度识别暖色、橙色色调来优化 X-T5 中的自动白平衡性能,帮助提高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精度。

我在 X-T5 的产品页中找到这么一句介绍,也差不多是我最主要的感受,甚至是用了厚重的胶片模拟,被摄主体的特点依然能在真实与风格化中取得一个较为舒适的平衡。不过即便如此,我也不觉得它只是一个特点而非相较于前代的绝对优势。

我还有一台相机是 A7R4,现在它的主要使用场景是用来拍摄相对更「严肃」一点的产品照或烹饪记录,而 X-T5 的成像结果很像是我用 A7R4 拍完照既要套上风格化预设又要精调主体确保它不会过于失真的样子。所以 X-T5 的成像特点是我喜欢但也没有特别想要追求和拥有的结果。

而毕竟是时隔两年多的新机,除了得益于传感器和处理器所带来的成像升级,整个操作体验也更上一个台阶。除了紧凑机身带来的便携外,X-T5 更高规格的液晶显示屏和基于 5G Wi-Fi 的相片传输是我认为最心动的两个特性,特别是后者,作为一台「即拍即用」的相机,传输至手机的速度比前代快了五倍不止,已近乎我拔卡用读卡器传输的体验,对我这种拍完就要发的急性子尤为重要 。

一些爱不释手的 Recipe 分享

我常会做作地说「富士颠覆了我对摄影的体验」,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它引以为傲的胶片模拟及可调参数,尽管我们可以粗暴的理解为相机内置了一个后期工具,但它的效果其实又与通过第三方应用的调色结果不同。用富士官方的说法,其内置的各个胶片模拟不仅是简单的调整成片色调,而是契合了富士对于「色彩」的理解和基于数十年胶片相机的研发制造经验,所以除了色调,清晰度、虚化效果、颜色还原、灰度等都不尽相同,是一种更复杂的处理手段。

事实上用富士直出的成片与套用了相似预设或其它主打富士胶片的滤镜 app 输出也是能感受到明显不同的,这并非「谁更好看」的对决,更多是一种观感体会的统一和完整性区别——当然这也不排除因为花钱买了相机而潜意识觉得它自然更好的心理因素。

用上富士之后我其实较少去关注它的成像参数,更多精力用在了找寻更适合自己风格的 Recipe,如果你是入门新手大可以先从较为知名和完整的 Fuji X Weekly 开始,而我想要分享几个现下我最满意的方案。

户外、自然与绿植

XT-4 拍摄
XT-4 拍摄
XT-4 拍摄
  • 胶片模拟:经典 Neg.
  • 颗粒效果:强&小
  • 色彩效果:关
  • 彩色 FX 蓝色:强
  • 白平衡:日光,R -1,B +1
  • 动态范围:DR400
  • 色调曲线:H -0.5,S +1
  • 色彩:0
  • 锐度:+2
  • 高 ISO 降噪:0
  • 清晰度:+2

人像

XT-5 拍摄
XT-5 拍摄
XT-5 拍摄
  • 胶片模拟:PRO Neg. Std
  • 颗粒效果:弱&小
  • 色彩效果:弱
  • 彩色 FX 蓝色:强
  • 白平衡:环境优先,R -4,B +4
  • 动态范围:DR100
  • 色调曲线:H -1,S -1
  • 色彩:-4
  • 锐度:+2
  • 高 ISO 降噪:0
  • 清晰度:0

普适的旅拍、街拍

XT-4 拍摄
XT-4 拍摄
XT-4 拍摄
XT-4 拍摄
  • 胶片模拟:经典 Neg.
  • 颗粒效果:强&大
  • 色彩效果:关
  • 彩色 FX 蓝色:强
  • 白平衡:色温 4000K
  • 动态范围:DR100
  • 色调曲线:H -2,S -2
  • 色彩:-2
  • 锐度:+2
  • 高 ISO 降噪:0
  • 清晰度:+2

最后

我非常赞同端端老师对于相机器材的态度:

摄影器材毕竟是创作的工具,硬件本身的加持远远没有创作者个人的眼光与创作力重要,更何况一些噱头或者所谓的「卖点」和真实的创作需求相去甚远,想明白自己需要的创作工具、以及愿意支出怎样的成本很重要。

另外节约的开支其实也需要用别的成本来对冲,比如在二手市场寻觅和沟通的时间成本,以及能够判断器材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成本等等。摄影毕竟是无底洞门类的一种,投入的上限很难控制,钻研摄影本身比投资器材对创作会带来更大裨益,总之专注创作,少关心点器材,用有限的器材尽可能又多又好地拍摄照片,共勉。

——《好照片也能「好便宜」,收下这份普通家庭也能游刃有余的相机推荐

我认为与这个态度呼应的语境应该是「不要舍本逐末地认为追求更好的摄影设备就等于拥有了优秀成片」,器材只是辅助创作的工具,但决定不了使用者的水平;可另一方面,我也认为同样作为电子设备的相机,大部分时候新一定比旧的好,贵也有贵的道理,所以作为少数能陪伴使用者非常长久的电子设备之一,在力所能及前提下为其付出更多投资往往也不错。

所以一方面像富士这种可以有效缓解拍摄压力的设备我认为即便是一些基础的入门款也非常不错,但另一方面更旗舰的产品也能获得更好的体验,但无论如何,每次我按下快门后的输出,都会让我又一次觉得「这相机买得真值」。

尽管我一直在说我并不关心富士相机的参数,但不意味着它就表现平平,只是富士给我更多是一套全新、舒适和无压力的摄影体验,它或许不是最好的相机,但的确是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