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象一下,在你的书桌上有 10 本书,要找到其中一本,可能一眼就能发现。但是,面对如深圳图书馆般庞大的藏书规模——超过1000万册,靠人力一本一本地找,那效率无疑是非常低的,而且也不现实。如果把这些书一字排开,总长度接近 4000 公里,差不多可以环绕地球一周。

图书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次的查询、借阅、归还和入库等操作。所以,图书管理员会借助像杜威十进分类法这样的管理系统,给每本书一个特定的分类号,来对图书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管理。

类似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也可以用标签和分类的方法,把知识像图书馆的书一样分类。这样的系统可以拓展我们的认知能力,让我们能高效地存储和检索信息,就像有了第二个大脑一样。

杜威的挑战

或许你会认为我接下来要分享如何使用杜威十进分类法来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但很可惜,我并不推荐这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图书馆管理中很有效,直接用在个人知识管理上却有很多挑战。

拿我自己来说,我曾经尝试在印象笔记里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建一个复杂的标签系统,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后还是放弃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不匹配:个人知识管理和图书管理的数量级差别很大。图书管理可以用杜威十进分类法来管理成千上万的图书,而我们所需管理的知识与之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如果直接用图书管理的分类法,分类可能会太细,维护成本也会太高。这就像一个只有 10 个人的小公司想要完全模仿 1000 人的大公司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不合适的。
  • 成本高:杜威十进分类法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很复杂。只靠网上的文章和简单的编号,很难完全理解和掌握。要学会并用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因为资料有限,找解决办法可能也很难。
  • 有局限:杜威十进分类法是 1876 年出现的,那时候社会上主要是单一学科,分类比较简单。但是现在,交叉学科的信息越来越多,传统的分类法就不够用了,这也是在实践中知识分类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败乃成功之母

除了杜威十进分类法外,我还尝试了其他策略,如运用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金字塔原则将知识分为学习、生活、工作三大类别。遗憾的是,这些尝试同样未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回想这些失败的经历,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常常只关注具体的分类方法,却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本质和建立的目的。

就如同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整体格局,缺乏对知识体系全局架构和目标导向的明确认知,导致我们在面对众多看似合理的分类方法时,容易陷入盲目跟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它们并不能有效服务于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

所以,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我们首先要准确地定义“知识体系”是什么,了解它的核心目的,还要掌握建立和维护的策略。

知识体系定义

知识体系是指个人或组织将各类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分类、关联、更新和应用的过程及结果。它就像一张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其中的知识单元(如事实、概念、技能等)有序排列,知识之间的联系清晰明确,同时还建立了知识获取和更新的机制,规划了知识的应用策略。

知识体系不仅强调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实际应用。

上面的定义可能有点抽象,不好理解。那我就拿我多年玩《英雄联盟》的经验来举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体系的本质及其实际应用。

在《英雄联盟》中,对某个英雄的深入了解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的知识体系。比如,熟悉某个英雄的攻击范围、攻击力、技能效果和被动技能,就表示你已经掌握了该英雄的基础知识单元。

当你在游戏中遇到残血的敌人时,能够迅速判断并使用“闪现+大招”的连招来击杀敌人,这就是知识体系中知识应用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

三步策略

想要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涉及三个核心环节:信息采集与处理、知识分类与整合、实践应用与迭代。这三个环节相互依存、紧密关联,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薄弱都可能导致知识体系的构建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在知识分类与整合的环节之所以会面临分类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信息采集阶段通常会收集到大量跨领域、跨知识主题的信息,导致分类难度增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信息采集与处理环节遵循原子化原则,即将信息拆解为最小、最基础的知识单元,便于后续的高效调取与整合。

关于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详细方法,请参阅我之前的相关内容。关于实践应用与迭代的探讨,我将在后续更新中进行,敬请关注。

职业知识工作流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知识分类与整合这一环节。

我的方法是以职业领域为导向,将知识分类与整合过程与实际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形成职业知识工作流

职业知识工作流是指以职业技能树为框架,结合职业实际工作流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分类与整合,从而构建起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知识体系。

运用职业知识工作流构建知识体系的优势在于,它紧密贴合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实际经历的场景,便于我们持续验证知识分类与整合方法的有效性,确保知识体系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职业技能树作为一种常用的职业规划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将胜任某一职业所需学习的知识提炼出来,并按照专业、通用和兴趣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为个人学习路径规划提供清晰指引。

以自媒体博主为例,其专业领域可能包括自媒体运营、视频制作等,通用领域则可能涵盖写作、个人知识管理等。通过构建职业技能树,我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这些核心知识领域及其相互关系,为后续的知识分类与整合奠定基础。

获取某一职业的职业技能树,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 查阅招聘信息:通过浏览招聘网站上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总结出该职业的核心技能需求,进而构建职业技能树。
  • 利用AI工具:输入相关指令(如“自媒体博主的职业技能树是什么?”),让AI生成职业技能树。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新兴职业或边界模糊的职业领域。

虽然构建了职业技能树,但面对大量知识信息,仅凭此仍难以实现高效检索与记忆。为此,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细分。这里我引入工作流细分方法,即根据职业实际工作流程,将职业技能树中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具体任务或活动,形成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

工作流细分的具体操作是:首先,明确职业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历的典型流程;然后,以该流程为基础,将职业技能树中的知识点与每个工作流程环节对应起来,形成细化的知识节点。

运用工作流细分,我们可以将职业技能树中的每个知识点精确对应到这些实际工作步骤中,构建出一张与实际工作深度对接的知识地图。

以个人知识管理领域为例,其工作流程可能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分享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对应的知识点应详细列出。

要了解一个领域的实际工作流程,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 查阅专业书籍:许多专业书籍的目录结构往往反映了该领域的知识体系与工作流程,通过研读目录,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该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
  • 咨询行业专家或资深同行:直接向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请教,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流程信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利用AI工具:输入相关指令(如“在某某领域或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让AI生成工作流程概览。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快速获取初步信息,但需注意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职业知识工作流的好处

在我的《人生精进管理》系统中,以身份职业为核心线索,引领知识领域的选取与组织。

具体而言,根据个人身份职业,如UI设计师、自媒体博主,勾勒出知识体系框架和核心领域。在选定领域内,细分成工作流程相关知识模块。这样构建的知识体系好处颇多:

  • 明确学习方向:构建知识体系如同绘制学习地图,明确特定身份职业所需的核心知识领域和工作流程。这有助于个人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自身知识结构与不足,从而规划学习路径,集中精力攻克关键知识点。
  • 解决信息零散问题:
    • 信息缺失错觉: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点有机连成知识网络。在学习过程中,个人可清楚看到已掌握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减少对未知知识的恐惧感,有效消除信息缺失错觉。
    • 信息过载:知识体系对信息分类、筛选和整合,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库。面对大量信息时,个人可根据知识体系指引,快速找到所需知识,避免无效信息干扰,减轻记忆负担,提高信息利用率,有效应对信息过载问题。
  • 针对性查漏补缺:知识体系为个人提供自我评估基准,使其能定期对照体系进行知识盘点,发现知识短板并进行学习提升。

接受不完美

最后一点补充,在知识分类与整合的环节我们可能会遇到知识不知道怎么分类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不采用传统的分类方式,而是尝试用其他方法来组织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标签或主题来归类知识,这样更具灵活性。同时,定期回顾和更新知识体系,将新的信息和观点融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知识,使其不断增值。

我们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被明确分类,而且知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允许不确定性的知识存在,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动态的过程。

在组织信息时,过于讲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止步不前。相反,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发展和分享。关键在于定期整理知识,但不必过分追求完美。这样可以让知识更自由地流动,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从而不断扩展我们的知识领域。